工作总结

【乡镇方案】太子井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完整)

时间:2023-11-07 0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太子井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美丽、幸福、健康太子井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方案】太子井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乡镇方案】太子井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完整)


太子井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美丽、幸福、健康太子井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县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的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目标要求,坚持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做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做到生态美。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健康太子井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2016年重点打造东太子井村、南柏山村示范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到2020年底使全乡15个村全部建成具有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聚集、子女就读、群众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

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历史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5、坚持整合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与健康太子井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危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

认真分析,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

一是改造旧村。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

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危房改造工程和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

三是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白庄至唐寺一带打造3万亩酸枣基地;峰门至西牛峪一带打造3000亩核桃树、优质谷物林粮间作基地;邢左、邢汾沿线山场采用郝景香造林法种植柏树5000亩,强力推进绿化景观带改造,破解绿化断带难题,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四是改造设施。完善石峰线、三山线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乡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池,村负责垃圾收集,乡有垃圾转运站,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露天水塘,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清除有碍景观的广告牌和小广告。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酸枣、小米、核桃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人文景观、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村村有风采,村村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西牛峪双凤山、龙华禅寺景区为龙头,其它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要把西太子井、龙华、西牛峪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村规民约和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乡成立由党委书记王育红同志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

各村、乡直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 实施方案 太子 乡镇 【乡镇方案】太子井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