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锡林浩特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9-11 08: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锡林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锡林浩特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锡林浩特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锡林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盟委、行署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困难挑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3.4亿元,年均增长20.8%。人均生产总值由不足3900美元提高到11200多美元,增长近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从6.6亿元增加到21.2亿元,年均增长26.4%,由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的第38位跃升到16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增长29%。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8∶64.2∶29演进为4.7∶66.1∶29.2。煤、电、油、肉、乳、矿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与新型工业化延伸配套和协调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初步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基础建设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4倍,年均增长26.1%。新增公路里程657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86公里。完成4C级机场改造。建成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水利工程。“两转双赢”战略深入推进,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遏制、局部明显好转。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渐丰富,人居环境逐步改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五年来,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22.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8倍,年均增长66.8%。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为民承诺的实事件件落实。尤其是就业、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普遍获益。与200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1倍和1.3倍。2010年分别达到18330元和9587元,年均增长15%和18.3%,超过全区年均增速4个和8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逐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不断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软实力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主动强化应对举措,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较快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51户增加到2010年的91户,产值超亿元企业由5户增加到23户。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同比增长25.1%,年均增长23%。企业利税总额年均增长32%。煤炭产量、发电量和供电量分别完成3763万吨、40.9亿千瓦时和28.8亿千瓦时,分别是2005年的19倍、5.4 倍和4.9倍。原油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年均加工活畜400万羊单位。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500吨。实施了锗深加工、风机煤机制造和汽车装配等项目,填补了全盟产业空白。引进了褐煤干燥、提质、低温热解等项目,褐煤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风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1%。

面对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综合生产能力和避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81个,牧户参与率达到56%。肉羊、肉牛、奶牛标准化养殖规模达到35万头只。牲畜总头数压减43.7万头只,大畜、良改畜比重分别提高了4.6个和17.4个百分点。设施农业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由26%提高到58%,“菜篮子”工程全面启动,蔬菜产量增长2.2倍。

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盟府城市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盟的比重连续五年达到3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4%提高到47%,对就业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新建较大规模的物流园区2个、专业市场8个、商场8个、酒店12个,新增营业面积91万平方米,全市商业网点达到1.4万个。公路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65%。旅游接待人数年均超过100万人次。房地产开发面积年均达到100万平方米。金融机构发展到29家,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4亿元增加到30.3亿元,年均增长19.6%。

二是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进城乡统筹,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00多人,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700多人,安置退役士兵201人,278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脱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2%以内。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年人均保障标准由2005年的牧区432元、城镇2040元统一提高到3600元。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标准由325元提高到1012元。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生活补助标准分别由1200元、800元提高到6000元和42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补贴和基层工作者生活补贴连年提高。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8万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城乡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9.5万元,报销比例达到70%。累计投入6.2亿元,改造危旧房1.4万户,建成廉租住房2007套、牧民新居8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685万元,近6万名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扩镇等扶贫开发项目,惠及牧区贫困人口6200多人。助学体系不断完善,累计资助困难学生8.7万人次。

三是全力以赴地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的支出达到21.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2倍。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基本建设大力推进,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新增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消除危旧校舍2.8万平方米,扩充教育用地4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焕发活力。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基础教育全面普及。民族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长足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了新区医院和11所苏木镇场卫生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所嘎查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实现大跨越。蒙元文化苑投入使用。城市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开放。贝子庙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苏木镇场综合文化站12个、嘎查和社区文化室60个、草原书屋32个。推出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剧《天堂草原》等一批文艺创作精品。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5%。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教师350人,引进其他人才400名。先进适用技术引进、转化和推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成功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市。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统计、档案、史志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积极支持国防军队建设,不断强化双拥共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累计投入6700万元,建成5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社区阵地24处、苏木镇场综合服务办公场所6处。对22个嘎查的活动阵地进行了全面修葺,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坚持标本兼治,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发展与稳定共赢的目标。

四是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五年累计完成生态建设资金3亿元,实施草原建设总规模800万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40万亩,转移了近50%的牧业人口,草场“三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覆盖了全部可利用草场。牧草亩产量增加了26.7公斤。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之内。加强市区及城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加大胜利矿区治理力度,完成复垦绿化面积631万平方米。

全面加强公路、铁路、电力、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8亿元,年均增长32%。完成高等级运煤专用线、省道307一级公路基础工程。开工建设国道207高速公路。新建乡村公路598公里。建成锡林浩特至多伦铁路复线、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锡林浩特段和神华西一号、大唐东二号铁路专用线。启动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铁路建设。新建扩建变电站7座,新增变电容量97万千伏安。农网改造完成投资5300万元。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57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486公里,53%的牧户接通了网电。建成工业供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给水扩建、小孤山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牧区饮水安全工程15处,解决了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动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入园企业达到189户。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着力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完善城市聚集要素功能,累计投入资金44.2亿元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期间的5.7倍。新区建设日新月异,旧城改造统筹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3.4平方公里拓展到37.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增加4.2万人,城镇化率由85.9%提高到90.5%。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4平方米。建成生态植物园、广场、街道等绿地16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推进供热、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铺设“三水”管线291公里。集中供热面积由2005年的260万平方米扩大到840万平方米。居民用水日供水能力从2万吨提高到5万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57%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启动数字化管理工程,城市管理规范有序。实施街景改造和夜景亮化工程,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地区形象全面提升。

五是紧紧围绕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扩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农牧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起步。草场经营权流转不断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国有资产管理得到加强。切实加强财税征管,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金融服务体制创新实现新突破,保险、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和交通银行成功入驻,农村信用社转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进一步完善,累计实现土地净收益14.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0个,到位资金350亿元,年均增长30%。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累计到位各类资金14.4亿元。

六是努力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公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大力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政府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取得新实效。国有土地、矿产资源出让制度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理、审计制度得以严格执行。萤石、砂石等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效能建设”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行政效能。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为企业减轻负担,提供优质服务,有力地助推了企业发展。

五年来,我们成功承办了全区第五次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等几个大型活动,以会促创,以会促建,充分展示文明成果,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对外扩大了影响,对内凝聚了人心,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因地制宜推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举措,激发和调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为各项事业建设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激发民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全社会发展活力,通过市场运作破解瓶颈制约,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管理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必须坚持优化政务环境。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标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工作落实,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约束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启示和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一以贯之,不断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形象全面提升,为“十二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盟委、行署亲切关怀、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为锡林浩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总量不大、实力不强、大项目不多仍然是主要矛盾;二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原字号”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三是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发展环境需要不断优化,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电源点、煤化工等一些重大项目未能如期实施,“十一五”规划中的部分指标完成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坚定信心,奋起直追。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精神,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我市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草原特色旅游胜地、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民族风情浓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吸引人们旅游在锡林、读书在锡林、居住在锡林、创业在锡林的宜居之地、草原明珠。

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1%。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万元GDP能耗降低15%,各项减排指标达到控制要求。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市的经济更具实力,发展更添活力,城市更有魅力,社会更显和谐,人民更加富裕。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在工作推进上要着力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着力扩大投资。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差距主要是因为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保障。要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扩大社会投资、积极争取金融信贷资金和上级专项建设投资,以投资总量的增长拉动发展加速,以投资增量的扩张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作用,全力以赴编制项目、争取项目、建设项目,坚持通过项目建设集聚发展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结构调整。

二是着力调整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攻方向。要突出抓好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构建“以煤电油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和商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贡献率。在提高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大政府对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和社会的投资主体地位。在建好大项目、发展大企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三是着力强化保障。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创新,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逐步解决“瓶颈”制约问题,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造好环境、打好基础。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灵活有效的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在引进项目投资、对接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动技能提升,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撑。

四是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要更加注重发展的普惠性,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是着力维护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努力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重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提高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进一步提高执法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盟的比重稳步增加,逐渐缩小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的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2%。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4.5亿元,增长19.1%,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9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3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确保完成25.5亿元,增长20.3%,力争完成26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260元和11120元,均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79‰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协调力度,确保胜利煤田总规修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帮助巴彦宝力格煤田开发企业完善前期手续。推动神华、大唐露天矿二期项目建设。完善铁路运能保障机制,促进煤炭企业拓展市场、扩大产能,年内原煤产量达到4500万吨以上。全力推进神华、大唐等大型电源点和新热源点建设,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快风电发展,确保北方龙源、中广核等在建项目并网发电,推进海装等新建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争取20万千瓦风电项目获得自治区核准。加强与延长油田合作,加快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步伐。引导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方向发展,推动优质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快矿产采选冶炼项目建设,确保氢氟酸项目、锌锡多金属矿采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钼矿资源开发。鼓励发展以管材、型材和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新型建材业,促进建材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延伸接续产业。加大褐煤提质项目实施力度。突出抓好创源褐煤低温热解项目,确保近期开工建设,年内完成设备购置,土建出零米。全力推进大唐褐煤干燥、兴富褐煤提质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延伸升级。积极推动以锗及下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蒙东锗工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加大多晶硅项目对接力度,争取尽快启动实施。鼓励发展装备制造业。着力推进海装风机总装、海电风机配套设备制造、通用风机叶片生产和鑫源盛风机塔筒项目投产达效。积极引进煤矿机械、煤化工装置、工业电器组装、电缆生产和农牧业机械制造项目。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做大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多样化消费需求,做强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业。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根据物流园区功能布局,加快巴彦宝力格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实力强、资质高、信誉好的企业入驻开发,确保年内取得实效。鼓励支持煤炭经销企业实行“一票结算”,发展煤炭物流总部经济。推进民禾、安快等物流园区建设。规范南郊煤炭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培育壮大金融业。继续引进培育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争取鄂尔多斯银行年内入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地区性金融中心。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拓宽业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银企对接,促进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大力提升商贸业。促进玖苑国际等星级酒店和民盛时代等大型商场建成运营,加快维多利广场、香榭丽舍风情街等高档商业区建设,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打造特色旅游业。坚持旅游与文化融合,充分利用草原自然、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资源,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确保旅游大厦和卧龙泉旅游景区建成运营。年内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万人次。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坚决杜绝承接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完善节能减排保障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煤炭、煤电、煤化工等产业循环发展,实现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做好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胜利矿区道路硬化工程,大力推进城市防护林建设,5月30日前彻底关闭市区西侧储煤场。完成207国道两侧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把好投资强度关,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加强水源地勘查保护和水质监测,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倡导使用节水技术,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着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深入推进“两转双赢”,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保护新途径、新举措,统筹使用好各类生态项目资金,促进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和草场科学合理利用。修订完善草畜平衡办法和林地保护规划,加大生态项目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两项基本制度,确保草原生态持续恢复。认真规划和发展阶段性禁牧区后续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信贷支持、互助合作等措施,引导牧民转移转产或就地发展杂交改良、舍饲育肥,确保牧民长效增收。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26.5万亩、阶段性禁牧补助项目545万亩、城市防护林工程1.1万亩。开工建设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和转移进城牧民创业基地。年内转移牧区人口2200人。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支农惠牧项目,集中围封打草场20万亩,改造10个嘎查节水灌溉高产饲草料地1万亩、国有农牧场中低产田1.2万亩,实施棚圈、水源井建设。二是大力调整畜群畜种结构。认真落实各类牲畜良改补贴政策,争取经济杂交羊种公羊补贴项目。实施肉羊、肉牛、奶牛高产创建工程。按照畜牧业产业布局,鼓励发展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肉羊经济杂交和黄牛改良,不断提高牲畜个体产出。年内选育乌珠穆沁种公羊6000只、杂交肉羊15万只,改良黄牛4.5万头。牧业年度牲畜规模控制在100万头只以内。三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依托畜产品绿色品牌优势,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多种经营合作经济组织10个。建设肉羊、肉牛和奶牛养殖场16个。促成福华肉牛精深加工项目投产。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争取提前出栏冬羔20万只,加工活畜380万羊单位。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重大疫情防控,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引导国有农牧场加快发展。进一步搞活内部经营机制,规范土地承包行为,立足各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确立主导产业,利用优质耕地、草场资源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场部经济,努力成为规模较大、生产标准、效益良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蔬菜种植规划,以在建蔬菜日光温室项目为示范,发挥国有农牧场的主体作用,发展设施蔬菜种植、果蔬仓储、物流配送等产业,提高蔬菜自给水平,促进国有农牧场职工增收。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努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强公路铁路建设。协调推进省道307线一级公路建设,争取10月底竣工通车。主动配合国道207线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省道303线高速公路开工。加快推进白银库伦至浩来呼热工业站铁路及蒙东西二号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促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铁路、巴彦宝力格铁路专用线尽快开工。积极支持锡林浩特至赤峰至绥中港铁路开展前期工作。加强供电网架建设。配合做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推进灰腾梁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尽快投产运行。完成农网10千伏升级及通电工程。建成白音锡勒、白银库伦、贝力克三个35千伏线路工程,城市新区、巴彦宝力格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启动毛登、查干海日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朝克、阿尤勒亥、阿尔善三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配合推进锡林郭勒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完善煤田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结合锡林河河道疏浚工程,启动实施锡林湖4号湖建设。实施葛根敖包和毛登小流域治理。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完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协作配套,引导集中布局,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加强与阿旗的沟通联系,加快德力格尔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实施步伐。

不断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原则,编制完成“城中村”改造和新区3号湖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抓好贝子庙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和以重庆路为重点的街景设计,突出民族特色、地区特点和时代特征,彰显城市个性,增加城市魅力。本着“量力而行、突出民生、推进重点”的原则,完成北一环、巴达日呼、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区间路和宝力根路等路段的续建工程。实施海日罕路、宝昌路、光明街和白塔路等路段的新建工程。打通天津路和重庆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进已完工的52个返迁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计划新建和改造市区道路19.7公里、“三水”管线32.5公里。加快新区热源厂建设。继续改造市区老化供热二次管网。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20万平方米。进一步理顺环卫体制,抓好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部门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加强物业管理。新建小区严格按照规定配套建设物业管理用房和幼儿园、社区服务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度推进住宅楼供水、供电、供暖分户计量。旧住宅小区尤其是没有物业管理的,要按照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整治,逐步完善物业管理设施,做好组织推动和责任分工,选聘具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进驻,大力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努力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提升物业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四)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实施教育内涵提升工程,采取以“请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的方式,大力度加强教师培训。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不断完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学前教育,落实好扶持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的指导意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重视特殊教育。做好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按照盟里的统一部署,启动推进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年内计划投入2亿元,推进校安工程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改扩建校舍3.7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尽快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抓好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公平免费地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新区医院启动运营,采取竞聘上岗、全员聘用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适合医院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优质服务综合能力,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内涵建设。推进贝子庙修复工程,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影剧院改造工程。整合资源,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培育文化演出市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收尾工作。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以迎接2013年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启动体育场馆建设。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重点,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整体防范意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合资源,改善检验检测条件,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健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认真落实价格监管各项措施,努力稳定市场物价。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抓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国教育,巩固双拥共建成果。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提升社区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水平,真正使社区成为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加快推进18处高标准社区阵地建设工程。着力抓好特色社区建设工作。统筹抓好国有农牧场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牧区文明新风建设年”活动,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重视老龄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五)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工作。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综合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征集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创业辅导,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推进结对帮扶,扎实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劳务市场监管,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兑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正常调整政策,落实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低保户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一体化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强化救灾减灾措施。逐步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妥善应对物价波动对困难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

全年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十项民生工程”:

一是扩大就业。征集开发就业岗位12000个。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

二是促进牧民增收。对545万亩阶段性禁牧区域内的牧民,按照每亩6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1680万亩非阶段性禁牧草场的牧民,按照每亩1.5元的标准给予草畜平衡补贴。对6万亩人工草场的牧民,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牧草良种补贴。对5634户牧民,按照每户500元的标准给予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落实农机具补贴、牧民燃油补贴、围栏补贴、地方良种肉羊种公羊补贴、肉牛基础母牛饲养补贴、种植业良种补贴和保险保费补贴。

三是提高困难群体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从每年3600元提高到402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从每年6000元、4200元提高到6600元、4800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每年发放生活补贴8400元,分散供养每年6000元。

四是增加基层工作者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社区、嘎查等基层工作者和保洁员生活补贴。

五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第二小学、第四小学、民族小学、第七小学、第十一小学、第三中学、民族幼儿园和职教中心等学校建设工程。启动第十小学建设工程和第十二小学、第七中学新建工程。

六是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完成新区人民医院建设,年内投入使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嘎查卫生室8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到每年25元。

七是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危旧房拆迁改造4500户。续建完成廉租住房510套。新建公租房400套。实施国有农牧场棚户区改造700套。

八是不断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2处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2000户风光互补通电工程,基本解决牧区无电户用电问题。

九是努力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确保新区热源厂投入运行。改造27个住宅小区、40万平方米老化供热二次管网。投资7000余万元,实施城市配网改造工程,改造线路60公里。

十是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蔬菜日光温室900座。新增蔬菜产量2000万公斤以上。

(六)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努力提升行政效能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社会事务、调整利益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全盟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更加自觉地将人大监督、政协参政体现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对人大和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切实维护监督的权威性。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制度,严格办理时限,明确办理责任,规范办理程序,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全力支持人大代表视察、政协委员调研等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尽力解决人大、政协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人大和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务实高效,建设效能政府。坚持严要求、高效率、重落实,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履职效率和服务能力。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真正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服务到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坚决治理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干分离,提升整体效能。加强政务督查,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政令畅通。减少会议和文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项目、跑资金、下基层,用于做前期工作、搞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

坚持清廉为民,建设廉洁政府。牢牢恪守“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利益观和群众观,加强制度约束、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严格执行重大项目立项、造价、招投标、监理、审计等管理制度,从制度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情,节约办一切活动,以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在新的起点上铸造新的辉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热切期盼。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推荐访问: 锡林浩特市 政府工作报告 锡林浩特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