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年《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0篇】(完整)

时间:2023-01-18 1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  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十五岁时征战沙场,到八十岁才得以告老还乡。这时,他已是个老人家。  他是这次征战中幸存者之一。在回家的路上,他想着终于能回家了,想着家人的拥抱,想着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0篇】(完整)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

  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十五岁时征战沙场,到八十岁才得以告老还乡。这时,他已是个老人家。

  他是这次征战中幸存者之一。在回家的路上,他想着终于能回家了,想着家人的拥抱,想着给家人一个惊喜......

  “当他远远望去,看见了老乡,此时的他是多么想了解家里的情况啊!他大声叫喊:“欸!张三!快过来!”

  张三见了他。他问:“家中的兄弟姐妹可还好?”

  张三告诉他,他的家人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不敢相信这一切,急忙冲向家门,可他却看见了他那地狱般的家。

  野兔在狗洞中钻来钻去,看家的“小白”已不知所踪;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饲养的小猫也不复存在。

  他急忙跑进院子里,却看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蜘蛛网,院子里长着野生的稻谷,井边长满了野生的葵菜,旁边花盆里的花早已凋谢,整个“家”多么凄凉破败。

  老人摇摇头,叹了口气。他把野谷用手磨出来,再拿一只破碗煮饭,再把葵菜摘下来洗净,取井水来煮汤,还捉住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

  “要是家人在的话,他们一定可以饱餐一顿了……”说到这里,老人仿佛想起了什么,他走出家门,朝那送树丛中走去。他看到了亲人的坟墓。

  老人蹒跚地走向亲人的坟墓,她用那枯瘦的手抚摸着长满青苔的墓碑。“砰”的跪了下去,他眼神空洞,仿佛在想些什么。他回头望望那破旧残缺的“家”,又望望那些坟墓。他,是战争中的幸运儿,归来后却发现家破人亡,他望穿秋水,望着天空发呆……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2

  马上就到家了......我一步一步的走着,凭借那稀疏的记忆,拖着这苍老的躯壳,寻觅着那魂牵梦萦的村庄。我强迫自己不停地走着,生怕一旦停下便永远驻足于此。

  看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我知道,家,就在前方。当一生旅途的终点近在咫尺,我不禁开始回忆今生,我心中想道:哎,从我十五岁被迫离家开始,已过了六十余个春秋,岁月无情啊,时间真是夺走了我的一切。十年又十年,家乡的样子、父母的面庞早,就记不得了。我这年轻的身体已经衰老,当初充满活力的心灵也变得空无一物。想想这无数次随军征战,眼看着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数不尽的战友命殒沙场......想当初和我一起去参军的,唱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今只剩我一个了啊。哎......

  炊烟愈来愈近,已经可以望见村子了。我再次加快了脚步,生怕错过什么似的,小跑向村口。我那麻痹的心灵仿佛突然又有了活力,无数个日日夜夜,那心中的希冀就在眼前,我不禁想道:母亲见到我时该有多激动啊,姐姐妹妹们呢,是不是都嫁了好人家?弟弟应该没去参军吧,我们家是不是已后继有人了。无数种可能在我脑中浮现,希望与幸福占据了我。仿佛世事一场大梦,这么多年后我再一次体验到了这由亲情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终于,我回到了这梦中的村落。你看那依依杨柳,仿佛向与我招手,不论黄发垂髫,都微笑的看着我。我等不及回家再一探究竟,眼看迎面走来一位老妇人,我忙上前问道:“老妪呀,你可知村东赵家现在如何了呀?家中还有谁呀?”那老妇人缓缓抬起头,打量了我一会,答道:“你是他们家去参军的大儿子吧,真没想到啊。哎......那里便是你家了,早就坟冢累累了。”我朝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没有炊烟、没有杨柳、亦没有老妪孩童......

  我缓缓推开家门,荒草已埋没了院子,几座坟墓七零八落的散在院中,野兔,野鸡从栅栏下、房梁上钻进钻出,院中长满了野生的谷子,早已废弃的井上遍布青苔......刚刚还年轻的心再次变的苍老......这六十余年的向死而生的经历引导着我本能的生存下去,我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饭一会就好了,可惜除了我还有谁能喝呢?走出家门,抬眼向东看去,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悲恨的泪,我不禁开始嫉妒那些战死沙场的同乡,凭什么他们就不用面对这些,他们也不用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不用为自己悲哀,甚至还有人传颂他们的事迹,唱着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滴清凉的泪打在我面颊,那是天公的泪。终于,我再也没有力气坚持下去了,我倒在泥泞中,任雨水拍打着我,而我用那耄耋之年的沧桑的声音,在雨中,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唱着,唱着那属于我的,悲哀的故事: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3

  近了……近了……我亲爱的老母亲啊,你还在吗?我亲爱的家人啊,你们还在吗?为什么我一直向前走,却总感觉回家的路还是那么漫长呢?我还能回到以前那温馨、快乐的家吗?当年我们在痛苦中被隔绝,自那以后……啊,母亲,等我!如果您还在,请让我为您养老送终!

  啊,这是我们的村子吗?对了,这是!母亲啊,我来了!……村子好像和以前一样啊,哎……如果我那温暖的家跟以前一样该有多好……家!我家里到底还有没有亲人啊?哦,那里有一个人,我要去问问他,希望他能告诉我……我的家人都还好好的活着!

  “年轻人,请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啊?请问您是谁啊?您家又在哪里呢?”是啊,我是谁?我的家又在哪里呢?我六十五年才回来,谁还会认识我呢?“我是六十五年前被抓去充兵的,已经六十五年没回来了。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算了吧。”“老先生,我倒是记得一个屋子,但是……已经好多年没人住了,现在那里已经都是松柏掺杂的坟地了。如果您需要,可以到那儿看看。”说完他就走了。

  坟?!……不!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那儿一定不是我家。不是,不是的……家人,家人啊!我怎么能在沙场上英勇拼杀呢?家人,是家人!你们为什么不等我,为什么?为什么……去那儿,我要去那儿,那个乡里人一定在骗我,我的家人一定还活着!

  闭着眼睛推开门……不!这……这……这不是我家,我……我……不能不承认了,这是我家。可它已经不是我以前的家了……那无法无天的野兔发疯似的跑来跑去,在野狗刨的洞里钻进钻出;那野鸡竟然飞到房梁子上……院子里长满了野谷子,那原来供我们喝水的水井边长满了野菜……这哪儿还是那温暖的家呀?!我的老母亲,您为什么……不等我!

  我想吃些东西了,可我去哪找吃的呢?如果我的家人还在该多好,我就不再这么孤苦无依了。我动手采了些野谷子和野菜用来做饭。饭一会儿就做熟了,端着那热腾腾的饭呆在那里,这饭该与谁来共用呢?

  推开门向东望去,积攒了多年的泪水终于还是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远了……远了……那温暖的家离我而去,我该去哪儿呢?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4

  再走一里地就是我的家了。我年少时生活的地方,我离开了近七十年的地方,将成为我最终温暖而幸福的归宿的地方。那里有我的家人,也会有我的儿女,不知道童年的那些玩伴进来如何?回家,是让我在战场上活了下来唯一信念。

  眼前的人多了起来,我慌慌张张又有些胆怯地上前问:我家里都有谁啊?那人端详我一番,面无表情地回答道:那里就是您家,松树柏树和坟墓众多的地方炽热的心瞬间冰冷了下来,我沿着那人指的方向望去那竟是我家!

  野兔从门旁的狗洞里进进出出,几只野鸡从房梁上飞下来。庭院里杂然一片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错落了三两野生葵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物是人非,朱颜改我应称这个地方叫什么?没有了亲人的地方,能称得上是家吗?战场上为了活下来,绝境求生,是我;到家后茫然若失,举目无亲,是我。我比那些没能回来的人幸运吗?但使战死沙场,也不必承受这样的痛苦。

  既已回到了家,便采下野谷野菜,生了火,做了一碗羹。兵役后,我也只能苟且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

  度过余生了。炊烟袅袅升起,欢声笑语好似又浮现在耳边,然而只有一片墓地在眼前。走近屋中环顾,茅草洒落在地上,农具靠在墙角。一片羽毛从房梁上掉落下来,划破了我的想象,我慌忙走到灶台前,揭开锅。锅里的羹冒着白烟,飘出骨子和野菜混合的香气。

  奔走了多年的我,终于能安心坐下吃一顿饭了。端起饭碗,却不知道送给谁荒凉的庭院中只有我一人。勉强的吃下两口羹,不禁哽咽,四处踱步。我走出门向东方望去,在眼里打转的眼泪最终连串地划过脸颊,掉落在我的衣服上。关上房门,倚在墙上,我用手抹干泪水。失神地望向窗外的街道,我的胸口因为微弱的抽噎而起伏。

  才回想起当年征兵时母亲的痛哭,原来是生死之别。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5

  炎热的太阳,把空气照的有些虚幻,朦胧。渐渐地从这里显出一位黑色的身影,迈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前走着,周围的黄土被他溅了起来弥漫在老人的周围。他的脸上似乎有一条刀疤,满脸的皱纹看起来像是久经沙场的战士!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丝,脸上没有一点表情,眼睛也只是茫然的呆呆的望着前方。“咚”踢到什么了?哦,原来是一具尸体,看样子是饿死的,风吹过来,把草吹的低一点了,可以看见这草堆里多姿多彩。同一蓝色的布包在在人身上,看他们似乎都是饿死的,有些旁边都是血,周围还掉了几块硬馍。可以看出他们是因为抢夺粮食打架失血过多而死的。唉,也对,战乱时还有什么可吃的呢?风吹动他那凌乱的头发,他并不在意任由它随风飘着。“呜”一个小孩在在哭泣着:“妈妈,你别死,别死”看着他,仿佛触动老人心里最柔软的一根线,老人心里猛地一抽,想起了自己

  他自己在15岁时就去当了兵,所以他连自己的亲人长的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记得和家人在一块很温馨很快乐。他还梦想着自己长大了好好好的对父亲母亲,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真的,父亲母亲可谓是老人现在唯一的牵挂,他的妹妹和姐姐都在战乱时被砍死了,那一幕他永远也忘不了。可这一切都像一块玻璃被人无情的斧头砍碎了!如果不是匈奴来犯他也绝不会当兵,他多么想和亲人在一起啊,可是,他不能。因为他要守护这份温馨,这份快乐,姐姐和妹妹的一幕深深地影响了他,他不会让年迈的父亲和母亲有着同样的下场。所以他去当兵了,如今才回来,在军队经历了多少生生死死为的就是守护住现在在这片土地。当兵所要经历的痛苦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无法选择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如同我们无法把地上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

  走着走着,他抬头望了望天,叹了口气,今年的他已经80岁了,还能有幸回来真的感觉好高兴,可是??

  他随即把目光定在了一块残破不堪野草疯长的一块石碑上——万福村。这就是他梦寐以到的家乡么?这就是他以前呆过的地方么?这就是为一个令他充满了温馨记忆的地方么?这就是令他有着快乐童年的地方么?可现如今却如此凄凉。这里的小草好像认识他似的被风吹的向他招了招手。这是走来了一个弱不禁风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走来。老人向那位老人招了招胳膊,那位老人走到他面前问:“你是?”老人咳了两声随即拖着苍老的声音说:“我是后院老高家的,只是不知今日老高家还存活了几人。”那位老人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索着说:“后院老高家的?都死完了,全埋在那后院的几棵老柏树和老松树下,直直走过去就可以看见了”老人的一线希望就在此破灭了,要知道他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敢问的啊。虽说有心理准备,可是是听见的时候还是会觉得痛心。

  老人走过去,一片荒凉!房屋的一角已经塌了,屋的砖瓦已没有几片,蜘蛛网到处都是,只是上面早已没了蜘蛛。在井旁的水桶也被蜘蛛网包了起来。“嗖”一只兔子飞快的从屋里破的一个狗洞里钻过去。“咕咕咕”几只野鸡联合起来飞到屋顶又飞回地上,啄地上野生的一些米,看样子他们是这里的常客。老人心酸啊,但此时的他已经麻木了。老人好像饿了,他把野鸡赶走,又到地里捡了点屈指可数的米。用地上那个的石头把米舂好,捡了点柴火,把木桶放到那上面,点好火,他就坐在地上静静地等着。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摧枯拉朽,是的,在军里的生活已经让他早已学会了这些。饭好了,但就在

  此时他知道了自己没有了亲人,顿时两行热泪从眼眶里奔涌而出,溅在那以残破不堪的衣服上。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6

  十五岁时的一个夜晚,秋风瑟瑟。我正和家人吃着香喷喷的晚饭,一群人狼般凶恶地将我抓走,带去充军。我只得含泪告别家中的父母亲,告别哭的已成泪人的弟弟妹妹

  一路上,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看花看花谢;冬去春来,似乎已经习惯了生离死别,看着一个个战友离我而去,仿佛我的生命也要走到了尽头,可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我却一次又一次的侥幸逃生。

  来到了我日思夜想的家乡,早已不是当年的活力十足,一路蹒跚前行,拖着颤抖的影子,四处环望,远看见一同乡人,便上前询问:“请问,哪里是我的家,我的家中又有谁呢?”他指向那一座连一座的坟墓,我顿时脑间一片空白。走到了门前,只看见那兔子从狗洞出入,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我心中涌出一股悲伤的无力感,看到门前还种着些野谷子,野菜,便摘了一些准备做饭。

  饭菜熟了,却无人与我一起分享,心中一阵阵孤寂感。我出了门,望向那一座座坟墓,一下子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大喊着“儿子不孝啊,本想着身披盔甲,回到故乡,让父母享清福,可没想到,却是如今这种情景,是儿子不孝啊!”

  天空飞过一只孤鸟,哀鸣的叫声仿佛诉说着我的情绪,我慢慢闭上双眼,感受着死一般的宁静。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7

  年迈的老人十五离家从军,八十返乡,在一步一步拄着拐杖的路上,他心中想了很多很多。

  眼看还有两三百步就要到家,赶忙问路上乡中人家里还剩下谁,但乡中人只得同情回道:“那选处就是你家,野草杂生,成了兔,狗,鸡的巢,十分狼狈。”在心中的一丝火焰彻底被浇灭的老人苦笑一声:“他们终是没能留下。”回到家中,随便摘了些野菜煮了点饭,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站在门口向东看去,老人的眼泪已沾湿他的衣裳,心中只剩一片悲凉茫然。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8

  天下起了小雨,密密麻麻。远处的村庄笼罩在一片薄纱中,隐隐能看见村口那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嘀嗒”雨滴在树叶上聚成豆大的雨点,滑滑梯一般滑到脚上——“今年会是个丰收年”我如是想着。

  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中一轮圆月,久久不能入眠。忽听得父母那边传来说话声——“咱儿子十五岁了,到议亲的年纪了吧?明儿把王媒婆请来吃顿饭吧!”“时光飞逝啊,一眨眼,儿子都成了家中顶梁柱了……”娶妻养家?那是个全新的生活,我有些期待。

  第二天中午,我们摆好菜肴,等待着客人到来。门外脚步声响起,进来的却不是身着红衣的媒婆,而是几位身着“兵”字衣服的士兵。父亲脸色一变,忙上前躬身:“几位兵爷何事登门?”领头那位爷四顾看了看,说:“知道你家儿子到了年龄,来提醒一下,记得去从军,懂?”随即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老头子……”母亲上前拽拽父亲胳膊,父亲闭上眼:“去收拾收拾东西吧,孩儿他娘……”这时时间仿佛静止,几秒之后,母亲抹着眼泪进了屋。我知道,我的去处已成定局。而父亲,就这样,从中午一直站到了晚上,岿然不动。

  这天早上,我背着母亲收拾好的行囊拜别父母。一抬头看到母亲眼底泪光,和父亲微弯的脊梁。我眼眶一酸,跪立父母面前,说:“儿子不孝,您二老定要等儿归来。”说罢,极力忽略母亲的呜咽声,转身向外走去。

  一眨眼,六十五个春夏秋冬更迭而过。这六十五年来,我时时询问,时时打听——“我何时能回家?”得到的回答都是:“此时战事紧急,国家需要你。”而我又常常想:国家需要我,父母何尝不需要我?不知他们是否还在世?——应当是在的吧?我为国家做了这么多事,老天会眷顾我的吧?在世的话,身体是否康健?是否埋怨他们不孝之子未能侍奉左右?

  今年八十岁了,终被批准得以回家。遥遥望去,村口的柳树随风摇曳。越走越近,期待被无限放大,而压在心底的害怕也在悄悄生长。拦住一个拿着斧头的樵夫,问道:“你可知刘家现在还有何人在家?”那樵夫长叹一声:“没了,没人了!”随即用手一指:“看见了吗?那个院子里长满松柏的就是刘家。”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家门口的。自己与牵肠挂肚了六十五年的家、父母仅有一门之隔,可我却没有勇气推开。“嘎吱——”门开了,两座坟墓正对着我,一只兔子从墙边的狗洞窜入,野鸡在房屋上跳来跳去。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一步一步踱向那坟墓。院子中央再没有母亲忙碌的身影,有的只是成片的野谷;井边也没有父亲坚毅宽厚的背影,只有堆堆野葵。我牵肠挂肚了六十五年的家,只剩下了上面的“宝盖头”,再也没有底下的人了。

  这时,天又下起了密密麻麻的小雨,我想:“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9

  窄小的官道上,我拄着粗长的树枝踽踽独行。阳光明媚得刺眼,被树叶间隙切割落在地上,像……

  不碎的眼泪。

  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的词句。

  不对。我应该高兴的不是么?我应该高兴的。这可是我自十五岁应征入伍以来第一次回家啊。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别了。我在心里默念着。

  想到“十五岁”这个词我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即将燃烧殆尽。那是什么呢。生气,生命,抑或希望?我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黑,瘦,粗糙,筋脉突兀,皱纹蜿蜒——那是我的手么?我不敢相信。转瞬间我又想明白了些什么,旋即苦笑。这不是个近八十岁的老头子应有的手么。

  这双手,它挥过镰刀锄头,抱过体弱的弟妹,扶过病中的爹娘,举过无情的刀剑,杀过人……而现在,它撑在赖以行走的拐杖上,疲惫不堪。

  我忽然很想念,很想念,家。

  一个逆光的身影走过来,我急急迎上去招呼一声。待到看清他的面容,我怔了怔——那般熟悉的五官,那般陌生的神色。汹涌而来的暖流噎在喉中,叫不出名字。

  ……老大哥,这村东头的人家,还……还有人么?

  你是问家里人的情况吧。这两年有好些像你这般的人了。唉,实话告诉你吧,喏,就是那家,屋后院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唉……

  一片浓荫盖在我头顶。面前是老屋陈旧的木门,门环上落满了灰尘。有多少年没有人来过了呢。鼻头一酸,推开门,一阵细碎的吱呀吱呀的响声撕裂了屋里沉闷的.寂静。

  我踩在满地尘埃上,愣愣地打量着。屋中陈设似乎与从前无二——这让我有种走入记忆的错觉。

  我如少时一般熟稔地抽出凳子,不顾污秽兀自坐了上去。闭上眼睛我好像就看到爹披着破旧大衣,眼神炯炯思量着什么;娘眯缝着眼,对着油灯补我白日里杵破的裤子,边飞针走线边念叨着,唉唷,一天到晚不惹点事儿就皮肉痒,总叫人不清静……;弟妹早早上铺睡了;我倔强地倚在床边盯着娘看。那张糊着光影的面孔,我想我穷极一生也忘不掉。我一直以为娘便是世上最美的女子了。

  我如少时一般来到灶间。已毋须踮脚就够得到高大灶台上的锅碗瓢盆。闭上眼睛我好像就看到娘疾跑进灶间,伸手拍掉我手中刚揭起的锅盖,狠狠瞪了我一眼骂道,小兔崽子净整些没出息的,偷起东西来了……弟妹只是吃吃地笑,紧紧盯着残留了一丁点浑浊米汤的大锅。我委屈地哼着,娘,我饿……娘半晌无言,然后缓缓蹲下身来抱紧我,声音酸涩哽咽,……娘对不起你,娘对不起你们……彼时村中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家家户户揭不开锅。

  我如少时一般抵着牛棚,缩在后院一角。闭上眼睛我好像就看到爹领我到后院,语重心长地说,娃儿啊,家里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口了。赶巧官府来村里征兵,你牵了这匹老马去了罢……我知道这骨瘦如柴的马是家里人用唯一的老牛换来的。我牵着马,向着与家相反的方向走,一步三回头。娘倚在屋墙边,无措地像个孩子,刺痛了我的眼。

  而这些,现在都看不到了。屋里空荡荡的,像只空洞的眼睛,徒使人心生惊惧。

  一只野兔从狗洞探出头来,又像受到惊吓般立刻缩了回去。野鸡扑棱着翅膀从房梁上冲撞下来,簌簌地飞入林中,一会儿便只剩下树叶沙沙的响声。

  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吧。但我的家,在哪里呢。

  多年无人的庭院里野生植物蓊郁繁盛。井沿缝隙间青苔密布。

  我心下凄凉万分。恍惚间随手捉了两把葵菜谷子,做成羹饭。熟时,我依旧时习惯将饭碗顺着桌沿搁一圈,吆喝着吃饭。直到久久无人应答才回过神来。

  我捧着饭碗,送了一口饭到嘴里,却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和衣躺在铺上,阖眼。就这样睡过去吧。不要再醒来了。我只觉身心俱疲,渐渐便睡着了。

  忽然有人叫醒我。我看见爹娘弟妹站在门口同我作别。我动弹不得,也发不出声音,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退到屋外……

  我猛然惊醒,夺门而出,却没有看到一个人。那梦是如此真实,那痛是如此切肤,几乎叫我以为是真的了。

  屋外道路延伸向远方,消失于某一点。那个点生生扎进我眼底。

  然后泪水就那样流下来。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0

  “你,你们是什么人,抓我儿子干什么?”“我们是征兵的,但凡年满十五的男子皆要参军。”说完,几个兵丁威胁着亦小六跟他们走。亦小六看着阿爹阿娘说:“爹,娘,你们别担心,我会回来的,我还要吃你们做的饭呢。”

  黄沙漫天,战马嘶鸣,亦小六手握长戈,看着敌人朝他奔来,亦小六心中想“我得活着,我还要回去。”

  军营门口的树黄了又绿。又是一年春天,战争终于结束,亦小六在战场中侥幸存活。可此时的他已年过古稀,但是他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于是他毫不顾及自己年迈的身体,几经周折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亦小六看着这似曾相识的小路,他不禁落下了泪:“爹娘,儿子回来了啊!”

  “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我怎么从没见过你呀?”亦小六还在那儿沉思,突然一个小孩儿问亦小六。亦小六面带微笑地说:“娃娃,你知道亦家在哪儿吗?”那小孩儿一听,说:“哦,老爷爷你是找亦家啊,喏,你看,那长满了松树和柏树的地方就是亦家。”亦小六听后,高兴地从兜中掏出仅有的两个铜钱说:“娃娃,谢谢你,这钱你拿着买些糖吃。”

  说完,亦小六迈开步伐向那长满松树柏树的地方走去。

  “这,这就是我家?”亦小六半信半疑地看着残破不堪的茅草房推开了门,“嘭”,一扇门被亦小六这么一推竟然倒在了地上,一只野鸡扑闪着翅膀突然飞到房梁上去了,显然是受到了惊吓。

  亦小六看到自己家中是这番景象,大喊一声:“阿爹阿娘,我是小六啊,我回来了。”但是亦小六没有听到阿爹阿娘的回应,回应他的,只有无声的寂寞。

  亦小六寻遍全院,最终只在后院看见两个坟墓,从墓碑上面刻着的字,亦小六知道了那是父母的坟,他只觉脑海中“轰”一声,眼泪顺着脸颊流下。

  65年了,亦小六真想好好孝敬一下父母,他曾想着亲手给父母做一碗饭,可是……他慢慢地收拾了一下院落,用庭院中的野谷、野菜做了一些食物,然后他满脸是泪地喊了一声:“爹、娘,饭好了。”可是,他听不见任何回应。他双手颤抖着将食物端到爹娘的墓前说:“爹、娘,儿子不孝,没能看到你们最后一面,如今我回来了,就孝敬您二老一碗羹饭,你们要是饿了,就吃点儿吧。”

  亦小六在墓前陪了一会儿父母,然后在父母墓前磕了三个头后走出了家门。

  但是出了大门,亦小六茫然地看着已经西下的太阳,看着它还竭尽全力地释放余晖,可是亦小六全然感觉不到它的温暖。他的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战场厮杀的场面和父母老去的样子,他的双眼噙满了泪水,那泪中充满了苦痛,一滴滴落下,浸湿了亦小六的长袍。

  而此时,太阳也彻底落了下去。月亮,放出了冷酷、无情的月光。

推荐访问: 从军 作文 续写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0篇】 《十五从军征》续写作文1 十五从军征后续作文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精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精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精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22334号